讓寶貝遠離細菌!如廁訓練後的洗手習慣很關鍵!



有沒有想過,當孩子正在學習如何使用馬桶時,會不會在不經意間碰觸了它?
沒錯,他們的小手會觸碰到那些我們大人平常很少留意的地方—便器邊緣、便座背面,甚至其他角落!這些地方看似不起眼,卻藏著大量的尿液飛濺,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。當你準備開始教孩子如廁訓練時,這是再熟悉不過「真的會發生」的情況。

 



意想不到!孩子的小手總是伸向馬桶的這些區域!
以下兩張照片,展示了孩子在如廁訓練過程中獨立上廁所的情景。孩子對馬桶清潔度的概念還沒有形成,所以在保持平衡並坐到馬桶上的過程中,經常會無意間接觸到馬桶的各個部位,圖片中以紅點標示的部分,正是孩子在如廁時實際觸碰的區域。



*來自2011年日本獅王調查的數據,調查對象為16名兒童(其中男孩8名、女孩8名)

家長們可能不知道,孩子們在上廁所時會觸碰的地方,比想像中的範圍要廣。而且,令人驚訝的是,這些孩子經常觸碰的區域,恰巧與尿液飛濺最頻繁的部位重疊!



需要注意的區域 1:便器邊緣
小男孩站著如廁時,容易觸碰便器邊緣上方。這恰恰是男性在站著如廁時,尿液最容易飛濺的區域。根據測量,每次飛濺的尿液數量大約為200滴*。

需要注意的區域 2:便座的背面
許多坐著如廁的孩子,會抓住馬桶座墊來保持平衡,結果常常會觸碰到馬桶座墊的背面。這也是女性在坐著如廁時,尿液最容易飛濺的區域。研究顯示,女性每次如廁時,馬桶座墊的背面會飛濺約500滴尿液。無疑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區域。


*來自日本獅王的測量數據,基於7名成人的平均值

如何預防?
開始如廁訓練時,可以提醒孩子「不要隨便觸摸」,並且教導他們正確的如廁方式,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。這些細節看似不起眼,但卻對孩子的衛生和健康至關重要!


讓馬桶保持潔淨,免於小手接觸髒污區域的小技巧!
每次使用馬桶後,便器周圍難免會有尿液飛濺。我們可以利用簡單的清潔步驟,保持這些區域潔淨。

步驟1. 直接噴灑酒精噴霧或馬桶座清潔液清潔
 直接將馬桶座清潔液按壓於衛生紙上,或直接使用酒精噴霧噴灑在便座和便器邊緣。

步驟2. 用衛生紙擦拭
使用衛生紙將液體延伸並擦拭周圍的污漬。便座背面或凹凸部位是容易積聚灰塵與細菌的地方,別忘了擦拭。

這樣的清潔方法簡單又有效,不僅能保持馬桶潔淨,還能避免孩子接觸到不乾淨的區域。
順帶一提,按照「從乾淨的地方開始擦,最後擦掉髒的部分」這基本原則,建議依次清潔便座的表面、便座背面,再到便器邊緣上。這樣能確保清潔徹底。



除了便器周圍,地板和牆壁也是容易因尿液飛濺與灰塵而弄髒的地方。孩子有時會無意中用手碰到這些地方,因此保持這些區域的潔淨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保持馬桶潔淨,不僅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還能讓家裡的環境更乾淨!

 

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
孩子每次上廁所後,洗手這件事可能並不像大人想像中那麼徹底。實際上,許多孩子只是在水龍頭下「沖水而已」,並未使用肥皂或洗手慕斯來徹底清潔雙手。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,但卻是家長需要關注的細節。

根據日本獅王在首都圈對約100名來自托兒所和幼稚園的孩子進行的調查,結果顯示有超過六成的孩子在上廁所後,僅僅沖水,並未使用肥皂或洗手慕斯來清潔雙手。這樣的行為可能讓孩子的雙手仍然帶有細菌或污垢,進而影響他們的健康。

 

如何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?
1.從洗手慕斯開始

在每次如廁後,提醒孩子使用洗手慕斯。使用慕斯不僅泡沫豐富,更能讓孩子覺得洗手變得有趣,從而更願意養成習慣。

2.徹底清潔每個部位
教導孩子洗手時要仔細清潔手指、指縫以及手腕,這些地方最容易藏污納垢,也是清潔的重點區域。洗去手部的污垢與細菌,才能保護自己免受病菌侵害。


良好的洗手習慣,讓孩子保護自己健康
每次如廁後,正確的洗手不僅能減少細菌傳播,還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意識。
讓我們一起從每個小細節開始,幫助寶貝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石!

◆ 連續日本洗手品市場NO.1 讓趣淨守護大家的健康➜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