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OUT!從白天到夜晚,打造輕鬆入睡的七個習慣
好想好好地睡上一覺~
總是難以入睡或夜裡頻繁醒來?充足且優質的睡眠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,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影響日常表現,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。
為了避免陷入「睡眠負債」,延長睡眠時間是最快的解決方法。但僅僅增加睡眠時間還不夠,確保「睡眠品質」同樣關鍵。而掌握這個關鍵,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「作息習慣」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如何從白天到夜晚,打造一個有助於優質睡眠的生活方式吧!
白天的習慣,影響夜晚的睡眠品質
1. 調整晝夜節奏
每天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,並在早晨充分接受陽光的照射,能幫助生理時鐘運作正常。早晨的陽光會讓生理時鐘重置,大約 15~16 小時後,你會自然感到睏倦。
此外,早餐要吃得充足,白天盡量多活動身體,這些都有助於調整身體的自然節律,引導您進入優質的睡眠狀態。
2. 聰明午睡
午餐後或午休時間小睡片刻,也是補充睡眠的有效對策。哪怕只是 5~10 分鐘的小憩,都能幫助恢復精力,提升白天的工作表現。不過,建議將午睡時間控制在 20 分鐘內,避免睡太久導致醒來後昏昏沉沉。
睡前的習慣,影響入睡的關鍵
3.避開咖啡因與酒精
睡前攝取咖啡因、飲酒或吸菸被認為會對睡眠造成影響。茶、咖啡等含有的咖啡因具有提神效果,其效果可持續 4~5 小時之久,因此睡前飲用反而可能讓人更加清醒。至於酒精,雖然「睡前小酌」有助入睡,但這僅是一時的作用。事實上,酒精的利尿作用會讓人更容易在半夜醒來上廁所,導致睡眠變淺。
4. 善用洗澡+泡澡的力量
建議在睡前 1~2 小時以 38~40℃ 的溫水沐浴,選擇溫和的植物性洗淨成分沐浴乳,讓肌膚遠離負擔,以綿密泡沫包裹肌膚,進一步舒緩壓力,讓身心隨著香氣沉浸在寧靜氛圍中。
◆ 植物物語植系沐浴乳,蟬聯泰國6年銷售冠軍➜
如果家中有浴缸,還可以搭配泡澡來提升放鬆效果。溫水浸泡能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身體暖和,當體溫隨後下降時,更能順利進入睡眠狀態。
但要注意,水溫過高可能會刺激交感神經,使人進入「活動模式」,反而影響睡眠。因此,如果想泡較熱的水,建議在睡前 3 小時前完成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回到適合入睡的狀態。
5.放鬆大腦,緩解緊張感
如果睡前還在工作或煩惱事情,大腦會持續處於興奮狀態,導致難以入睡。為了提升入睡的品質,重要的是緩解精神上的緊張,促進負責休息的副交感神經占主導地位。睡前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放鬆大腦的緊張:「調暗燈光」、「深呼吸」、「飲用舒緩身心的飲品」、「使用能放鬆的香氛」等,來緩解大腦的緊張。別讓「一定要睡著」的壓力困住自己,晚上不妨聽聽喜歡的音樂或使用芳香精油來放鬆身心,以「睏了再上床睡覺就好」的輕鬆心態來面對會比較好。
6.睡前 1 小時調暗燈光
如果夜晚依舊暴露在強光下,會讓大腦保持活躍,影響入睡。褪黑激素通常會在固定的睡眠時間前一小時開始分泌,此時可調暗燈光,選擇柔和、偏暖色系的燈泡,幫助身體進入睡眠狀態。此外,維持房間在適宜的溫度,避免過冷或過熱。
7.減少睡前使用電腦與手機
強烈的光線,特別是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所發出的藍光,會抑制睡眠荷爾蒙「褪黑激素」的分泌,影響生理時鐘並干擾睡眠。如果想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,建議睡前盡量避免使用電腦或在床上滑手機。即使是觀看電視,也不宜持續到臨睡前。
打造良好睡眠,從今天開始!
良好的睡眠習慣,其實並不難!從白天的作息調整、睡前習慣的建立,只要一點點改變,就能帶來影響。從今天開始,試著養成這些簡單的好習慣,讓每一天都擁有充足又優質的睡眠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