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膚越洗越乾?入秋必修的肌膚保養課



天氣逐漸轉涼,夏天黏膩退去。雖然還未入冬,但肌膚卻迎來了新挑戰。
很多人發現,剛入秋時,肌膚開始出現緊繃、乾癢感,尤其在洗完澡後更明顯。為什麼沐浴後反而覺得更乾?如何避免秋季肌膚陷入乾燥狀態?哪些又是日常潛藏的乾燥陷阱呢?


為什麼洗澡後最容易感覺乾燥?

不少人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:剛洗完澡,身體應該要清爽舒適,但不到幾分鐘,皮膚卻開有癢感。
根據日本獅王針對20~50歲女性的調查,「洗澡後」是女性一天之中感覺肌膚最乾燥的時刻。研究也顯示,在洗澡後的20~30分鐘內,肌膚的含水量不升反降,甚至低於洗澡前。
換句話說,雖然洗澡能沖去汗水和髒污,但若忽略了正確的洗澡方式與後續保養,反而會成為讓肌膚水分流失的「隱藏陷阱」。




洗澡過程中的隱藏陷阱

1. 洗得太用力,反而傷了肌膚
許多人習慣使用粗糙的尼龍毛巾或沐浴刷大力搓洗,覺得這樣才算「洗乾淨」。但其實過度摩擦會讓肌膚表層變得脆弱,屏障功能下降,肌膚容易變得乾乾的。
建議:最溫和的方式是將沐浴乳充分起泡,用手心的泡泡輕輕清潔。若要用毛巾或海綿,務必選擇柔軟材質,讓泡泡帶走髒污,而不是用力摩擦。

2.泡澡過久或水溫過高
長時間泡在熱水裡,確實能讓身心放鬆,但同時也在考驗肌膚,久泡反而讓肌膚角質層結構鬆散,水分也更容易跟著流失。
建議:水溫控制在38~40℃避免過熱。泡澡時間以15分鐘以內為宜,享受放鬆同時,也別忘了替肌膚保留完整的屏障力。



沐浴用品怎麼挑?

在秋冬季節,光靠洗法調整還不夠,沐浴用品的選擇同樣重要。建議挑選配方溫和、能滋潤肌膚 的產品,避免清潔力過強或含有酒精的洗劑,以免讓肌膚更乾燥敏感。
以植物物語植系沐浴乳系列為例,它以植物萃取為基底,無添加Parabens、色素和塑化劑 ,在清潔的同時帶來潤澤感。洗後肌膚柔潤順滑,散發健康光澤,也讓沐浴時光成為每天的享受。


◆ 植物物語植系沐浴乳,蟬聯泰國6年銷售冠軍*➜

*Kantar Worldpanel (Thailand)與Nielsen IQ (Thailand)在2018年6月~2024年8月的沐浴露市場排名。

日常生活中的乾燥陷阱

除了洗澡環節,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小細節,也會在不知不覺間讓肌膚變乾。

1. 冷氣與暖氣
冬天暖氣、夏天冷氣,雖然帶來舒適的環境,但卻會讓室內空氣極度乾燥。
建議:適度使用加濕器,或在室內擺放一杯水、植物,都是幫助維持濕度的小方法。

2. 過勞與壓力
長時間疲勞或壓力大,會讓循環變差,肌膚自然顯得暗沉、乾燥。
建議:找到屬於自己的舒壓方式,例如運動、音樂或閱讀,適度放鬆才能讓肌膚維持健康。

 



3. 營養失衡
缺乏必需脂肪酸(如鯖魚、沙丁魚等青背魚類)與 β-胡蘿蔔素(胡蘿蔔、南瓜、菠菜等),都可能讓肌膚容易少了潤澤感。
建議:日常飲食中多加入這些食材,才能由內而外建立肌膚的保水力。

4. 衣物摩擦
乾燥肌更容易因衣物摩擦而感到刺癢。
建議:選擇柔軟的棉質衣物,或搭配衣物柔軟精,減少摩擦帶來的不適。


◆ 日本獅王香氛柔軟濃縮洗衣精,衣物芳香又柔軟➜


乾燥肌並非僅是冬天才需要面對的問題,而是隨著季節更替就開始累積的挑戰。只要在入秋的現在,逐一調整,你會發現,今年的秋冬,肌膚也能依舊維持柔嫩光澤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