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換牙期,養成刷牙習慣的好時機
6∼12歲,是孩子從「20顆乳牙」逐漸換成「28顆恆牙」的關鍵六年。
整個過程宛如建築工地:地基(顎骨)持續擴張、舊樓(乳牙)拆卸、新樓(恆牙)緊跟著在舊址下方拔地而起。要讓這座大樓穩固,孩子在換牙期後能否養成正確的自主刷牙習慣,是決定性關鍵。
為什麼換牙後的刷牙更難、更重要?
剛長出來的恆牙,表面看似光滑,其實像剛鋪好的水泥地,佈滿著細小顆粒,特別容易沾黏牙菌斑。因為礦化還沒完全、抗酸能力弱,細菌更容易趁機入侵。
再加上這時候牙齒的排列高低不平,像剛搬進的社區還在施工:
臼齒新生的第一大臼齒長在乳牙後面,高度比旁邊的牙低,刷毛常會「跳過」,是決定之後恆牙排列是否整齊的重要牙齒,也是恆牙中最容易蛀牙的牙齒。
門牙剛換完時東倒西歪、牙縫變大,看起來有點亂,但這些不平整的地方正是細菌最愛的藏身處。
如果孩子刷牙沒有特別注意,很容易漏掉,讓細菌悄悄在縫裡築巢。所以別以為換了恆牙就安全,這時反而是蛀牙、牙齦炎的高峰期。
換牙後,刷牙方式也要升級
當牙齒變多、形狀變複雜,刷牙的方式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。爸媽可以從以下幾點幫孩子調整:
刷到最裡面/ 提醒孩子把牙刷伸進去,特別是剛冒出來的第一大臼齒。像打呵欠一樣把嘴角拉開,讓牙刷更容易進入。
調整刷牙角度/ 不只是直進直出,臼齒區要斜著放刷毛,才能深入溝槽。
刷前門牙縫/ 換牙後門牙縫容易卡東西,可以改用直立的方式刷牙,上下小幅度刷到縫隙。
小頭牙刷加強/ 刷不到的地方,可以用小頭牙刷加強清潔。
含氟牙膏 + 牙醫防護 雙管齊下
除了刷對牙,防護工作也不能少。爸媽可以幫孩子選擇適合年齡的含氟牙膏,每次用量約豌豆大小,刷完用少量水漱口,讓氟留在牙齒表面持續保護。
定期到牙科診所塗氟,也能幫助孩子的恆牙抵抗蛀牙,保護牙齒成長的關鍵時刻。
※請搭配正確刷牙習慣。
※六歲以下兒童請在家長陪同下使用,且盡量避免吞食。若以其他途徑攝取氟化物者,應諮詢牙醫師或醫師。
習慣才是最好的矯正器
戒掉壞習慣:托腮、咬指甲、單側咀嚼,長期會影響牙齒排列。
餐後十分鐘刷牙:把握餐後的黃金清潔時間,及時清理牙菌斑。
每半年一次牙齒健檢:早期發現異常、白色斑點或小蛀洞,比事後補救容易得多。
從監工到教練
從第一顆乳牙掉落、到滿口恆牙就位,這段「口腔青春期」雖短暫,卻影響未來幾十年的牙齒健康。
家長的角色,也該從「監工」轉成「教練」,不只是盯著刷,而是教孩子怎麼刷、刷到哪裡,讓刷牙從「被要求」變成「我想做」。讓孩子因為這份自信而笑得更燦爛,更養成終生受用的自我照護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