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退縮沒注意?當心!牙根蛀牙正悄悄靠近
你的牙齒,其實也需要「年齡對應」的呵護。
我們會依照膚質挑選保養品、根據髮況更換洗髮精,但口腔保養,卻常常被忽略。
隨著年齡增長,牙齦可能因刷牙力道過強、牙周病,或單純是自然老化而逐漸退縮。一旦原本被牙齦包覆的牙根部位「象牙質」開始裸露,就會面臨更高的蛀牙風險。象牙質比牙齒表面堅硬的琺瑯質更為柔軟,也更容易受到酸性物質侵蝕,因此成了蛀牙的高風險區域。
根據研究顯示,牙根部位有裸露者在五年內罹患「牙根蛀牙」的機率,是未裸露者的3倍*。
更棘手的是,這類蛀牙發展緩慢、症狀不明顯,卻可能導致牙齒永久損失。這就是為什麼,從日常就應多加關注牙齒與牙齦的狀態,並養成一套與自身狀況相符的刷牙習慣。
*引用自《根面齲蝕的臨床戰略》第24頁(クインテッセンス出版)
讓刷牙習慣,隨著年齡一起升級
你是否也曾困惑:「我每天都有刷牙,為什麼還是蛀牙?」
事實上,這可能是因為你的刷牙習慣,沒有跟著身體與生活一起進化。
每個人的口腔狀況都不同。牙齒排列、牙齦健康、飲食內容、甚至懷孕與治療期間的身體變化,都會影響牙齒健康。尤其隨著年齡增長,唾液分泌減少、牙齦萎縮等變化都會悄悄提高蛀牙風險,特別是牙根部位更容易受影響。
正如同我們會根據季節與年齡選擇護膚品,刷牙用品也應該選擇符合「現在的自己」。如果對目前的清潔方式有疑慮,不妨諮詢牙醫師,重新調整刷牙工具與技巧。
我現在的刷牙方式還合適嗎?
挑選牙刷時,可以從三個重點切入:「使用目的」、「刷頭大小」與「刷毛軟硬」。例如後排牙齒難以刷到,建議選擇刷頭小巧、能靈活深入口腔的牙刷;如果牙齦敏感或已有退縮現象,則應選擇柔軟刷毛減少刺激。此外,僅靠牙刷往往難以徹底清除牙縫與牙齦邊緣的牙菌斑,建議搭配使用牙線、牙間刷等工具,補足清潔死角。
另一項不可或缺的就是「牙膏」。選擇牙膏時要根據用途,例如想預防蛀牙、緩解敏感、抑制口臭、牙齒美白、預防牙周病等,挑選含有對應成分的產品。即使是同一家人,需求也可能不同,各自擁有「專屬牙膏」會是更理想的做法。
一起用「氟化物」朝向零蛀牙邁進!
氟化物能強化牙質、幫助牙齒再礦化,是預防蛀牙的重要成分。許多牙科診所會為孩子塗氟,但其實成人也同樣需要氟的保護。
根據統計,25歲以上有超過9成的人曾蛀牙*,40歲以上更有近4成因蛀牙而失去牙齒**。尤其是隨著牙齦退縮,牙根蛀牙的機率在男性30多歲、女性40多歲後迅速增加***。
日常中最簡單的對策,就是使用含氟牙膏。市售牙膏中,已有超過90%含有氟化物****,且現在也越來越多高濃度氟化物配方(1000ppm以上)*****。選購時可參考牙膏包裝上標示的濃度。
*引用自《平成28年牙科疾病實態調查》(日本厚生勞動省)
**引用自《第二次永久牙拔除原因調查》(8020推進財團)
***引用自《根面齲蝕的臨床戰略》第18頁
****依據日本牙膏工業協會調查
*****高濃度氟化物為1000ppm以上,6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高濃度氟化物牙膏,並請妥善存放於兒童無法取得的地方。
結合專業建議,才是牙齒健康的長期解方!
每次刷牙,除了做到「有刷」外,更要「刷對、刷到位」。但即便再仔細,也難以察覺牙齒內部或牙齦深層的變化。建議每半年安排一次牙科健檢,讓專業的牙醫師協助評估牙齒狀況、調整日常清潔方式與工具。
用心對待自己的牙齒,從今天開始也不嫌晚
牙齒,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被使用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部位。就像皮膚與頭髮需要因應年齡進行保養,牙齒與牙齦也值得我們細心呵護。
從檢視牙刷與牙膏開始,從調整刷牙方式著手,從定期檢查中了解自己的口腔變化—現在,就讓你的口腔保養,和肌膚保養一樣用心吧!